凯发国际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.6%。从经济类型看,国有企业增长15.8%,集体企业增长0.6%,股份制企业增长10.7%,外商及港澳台商企业增长9.4%。从三大门类看,采矿业增加值增长23.3%,制造业增长10.7%,电力、热力、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.9%。
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,石化工业增加值增长11.2%,医药工业增长12.6%,装备制造业增长4.9%,食品工业增长12.3%,钢铁工业增长5.6%,建材工业增长11.0%,纺织服装业增长4.6%。
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304.6亿元,比上年下降11.4%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5.4%。
全年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房屋施工面积7953.2万平方米,比上年增长34.1%;房屋竣工面积1431.8万平方米,比上年增长25.0%。
在固定资产投资(不含农户)中,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74.7%,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2.6%,第三产业投资增长6.5%。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.0%,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9.6%。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.0%,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5.4%。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2.6%,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52.1%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25.7%,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2.5%。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比上年下降0.6%,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0.5%。
在固定资产投资(不含农户)项目中,总投资额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增长28.9%,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53.7%。
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436.1亿元,比上年增长1.8%。按经营地分,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144.3亿元,增长2.1%;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91.8亿元,下降0.1%。
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(单位)商品零售额中,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.1%;饮料类下降15.9%;烟酒类增长5.8%;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2.8%;金银珠宝类下降1.3%;日用品类下降3.2%;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类下降1.3%;中西药品类增长22.8%;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下降59.5%;石油及制品类增长8.1%;汽车类增长12.6%。
全年全市进出口总值1235.1亿元,比上年下降16.3%。其中,出口总值803.7亿元,下降6.2%;进口总值431.4亿元,下降30.2%。
全年全市实际使用外资2.94亿美元,比上年增长51.2%。新设外资企业63家,新增合同外资15.08亿美元。
全年公路货物运输总量为5.1亿吨,比上年下降2.3%。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为1885.9亿吨公里,比上年下降3.8%。公路旅客运输总量为696.5万人次,比上年下降15.9%。公路旅客运输周转量为4.7亿人公里,比上年下降38.3%。
年末民用汽车(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)保有量327万辆,比上年末增长8.28%,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288万辆,增长7.46%。民用轿车保有量273万辆,增长6.64%,其中私人轿车256万辆,增长6.22%。
全年邮政行业业务总量136.5亿元,比上年下降5.9%。邮政函件业务810.1万件,比上年下降35.4%;包裹业务57.5万件,比上年增长28.6%。快递业务量142434.4万件,比上年下降2.1%;快递业务收入84.3亿元,比上年下降8.8%。
全年电信业务总量138.5亿元,比上年增长3.5%。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497.6万户,增长7.5%。移动电线%;固定电线%。
全年接待国内游客5754.9万人次,比上年下降14.2%;国内旅游总收入535.55亿元,比上年下降23.3%。
全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89.8亿元,比上年增长5.5%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15.2亿元,比上年增长10.8%。
年末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9861.1亿元,比年初增加2673.0亿元。其中,住户存款余额11081.4亿元,比年初增加1733.9亿元。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余额15776.0亿元,比年初增加1523.1亿元。
年末高等学校48所(其中普通高校44所,凯发国际高校4所),招生29.49万人,在校生83.99万人,毕业生25.19万人。研究生招生1万人,在校生2.81万人,毕业生0.68万人。普通本专科招生21.43万人,在校生65.39万人,毕业生18.25万人。
普通中学412所,招生21.3万人,在校生61.6万人,毕业生17.5万人。中等职业学校132所,招生8.3万人,在校生24.5万人,毕业生7.6万人。小学1391所,招生13.6万人,在校生91.5万人,毕业生14.5万人。特殊教育学校23所,招生313人,在校生2499人,毕业生323人。幼儿园2089所,在园人数33.3万人。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8.8%。
年末全市共有产品检测实验室530个,市级及以上检测中心50个,产品、体系和服务认证机构17个,强制性产品认证企业312个。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6个,强制检定计量器具66.6万台(件)。制定、修订市级地方标准44个。
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0个,艺术表演场馆10个,文化馆23个,博物馆29个,公共图书馆24个,广播电视台18个。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100%,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100%。
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(含诊所)8632个。其中,医院302个,疾病预防控制中心(防疫站)23个,妇幼保健院(所、站)24个,乡镇卫生院206个,社区卫生服务中心(站)233个,村卫生室3963个。年末卫生机构实有床位68749张。其中,医院拥有床位57914张,乡镇卫生院8031张。全市拥有卫生技术人员9.6万人。其中,执业医师3.7万人,注册4.0万人。
年末全市各类提供住宿的收留抚养类机构270个,床位3.7万张。其中,养老服务机构254个,床位3.6万张;各类社区服务机构5071个。其中,社区服务中心261个,社区服务站4692个。
全年全市完成造林面积6.69万公顷。其中,人工造林0.93万公顷。森林覆盖率为42.52%。
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新能源发电量16.2亿千瓦时。其中,太阳能发电量5.0亿千瓦时,比上年下降15.8%;垃圾焚烧发电量7.2亿千瓦时,比上年增长21.7%;生物质发电量4.0亿千瓦时,比上年增长6.5%。
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266元,比上年增长5.1%。按常住地分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745元,增长4.0%;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34元,增长6.2%。
年末城乡居民参加养老保险人数385.8万人,比上年末增加3.6万人。城镇职工参加养老保险人数289.7万人,比上年末增加11.9万人。其中在岗职工参保人数为222.6万人,离退休人员参保人数为67.1万人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916.1万人。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91.8万人;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724.3万人。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152.3万人,增加15.3万人。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185.0万人,其中参加工伤保险农民工65.5万人。参加生育保险人数为140.1万人。
[1]本公报中数据主要为初步统计数。由于单位换算、四舍五入等原因产生的计算误差,均未作机械调整,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。
[2]全市生产总值、三次产业增加值、民营经济增加值绝对值按现行价格计算,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。
[3]按照我国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规定,地区生产总值核算包括初步核算和最终核实两个步骤。最终核实数据确定后,初步核算数据不再使用。经最终核实,2021年,全市生产总值现价总量为6490.3亿元,按不变价格计算,比上年增长6.6%。
[4]本公报中石家庄市指标数据除地区生产总值、常住人口、进出口总值、电信业务量等指标数据含辛集市,其余数据均不含辛集市;部分指标因口径变化,与上年公报数据不衔接。
[5]由于统计调查制度规定的调查范围变动等因素,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财务指标增速及变化按可比口径计算。
[6]居民消费价格指数、进出口、实际使用外资、新设外资企业、交通、邮电、旅游、财政、金融、教育、科技、文化、体育、卫生、社会服务、资源、环境、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等指标均为相关部门提供数据。